
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三高路113号
地 铁:三叉街地铁口D出口,公交:种福寺公交站旁
咨询热线:0591-87458888 门诊时间:8:00-19:30
闽ICP备12016356号-1(闽-榕)医广[2023]第08-17-21号

福州宫颈息肉危害你知道多少呢?宫颈息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宫[详情]
怀孕了还会来月经吗?一般来说,月...…[详情]
来源:福州和暖妇产医院 更新时间:2014-09-12 10:18 阅读量:次
福州如何看穿宫颈糜烂的谎言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几乎都会有轻度的宫颈糜烂,因此女性朋友要有早发现早治疗的思想。因为宫颈糜烂的前期无明显症状,所以很难被察觉,今天小编教大家如何看穿宫颈糜烂的谎言。
如何看穿宫颈糜烂的谎言
1、宫颈糜烂会导致不孕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是女性的常见病。轻、中度宫颈糜烂并不会影响生育。如果有生育需求的朋友,不要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糜烂”上,不要盲从某些误导,而去接受错误的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受孕。
2、盲目药物治疗
目前,局部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局部用药只能对糜烂表面起作用,短期内表面好像愈合了,但由于基本病变未得到解决,很快又会复发。至于外阴和阴道冲洗,只能改善白带症状,对糜烂的愈合不能起到根本作用。同时,不必要的阴道冲洗或用药会破坏阴道的正常防御机制,反而可能引起感染。
3、没有生育的女性不宜物理治疗
首先,要看糜烂的程度和性质。宫颈糜烂按病变的深度,分为轻、中、重三度。如果是轻度而又表浅的糜烂,即使糜烂面较大,但如果糜烂深度较浅,白带不多,也可暂时不治。如果是中度以上的乳头状糜烂,必须做防癌检查并进行治疗,只要在物理治疗过程中注意治疗范围不波及宫颈管内,就不必过度忧虑。这一点,在于医生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和对操作的熟练掌握。
福州和暖妇产医院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国际标准,追求卓越医疗,推行“专病专科医师制”。为福州市新农合定点单位,全国百姓放心妇产医院示范单位,全国不孕不育十佳专科医院。是一所专业治疗妇科疾病及提供产科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专科医院。设立产科、妇科、儿科、计划生育科、不孕不育科、产前保健六大优势科室,依托香港中欧医疗投资集团公司优势平台。医院遵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温馨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水平、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一个高起点、高技术、高水准的国际化妇产医院,让妇科患者及准妈妈在中国榕城享受到国际化的医疗服务。
新一代美国LEEP刀术
新一代美国LEEP刀技术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治疗宫颈疾病手段。该技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宫颈疾病的绿色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WHO)显示:三个已婚女性中就有两个患宫颈糜烂!作为已婚女性的常见病、高发病,宫颈糜烂在妇科门诊中大约占到40%,其中绝大多数是重度糜烂。
宫颈临床症状:宫颈充血、血肿,一触即痛,阴道流出大理黄色脓样分泌物,小腹胀痛,有腰骶部疼痛和下坠感。转为慢性时,子宫颈有糜烂、肥大等妇科病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黄色。在月经前后,排便或性交后疼痛加重、宫颈糜烂与裂伤可能诱发宫颈癌。
新一代LEEP刀术优势:
1、无痛无疤:高效物理疗法,无痛、无组织拉扯、炭化现象,不留疤痕。
2、疗效显着:可对病变进行全面的清除,手术彻底,一次性治愈率高。
3、保留产权: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对周围组织损伤小,保全完整子宫。
4、绿色安全: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副作用小,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5、降低费用:10分钟完成治疗,无需住院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福州和暖妇产医院LEEP刀微创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许多缺陷。在治疗宫颈疾病过程中,对周围组织伤害小,留下瘢痕的机会小,并发症少。同时,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无需住院,为患者减少了治疗费用。治疗后宫颈光滑如初,并且不易复发。
温馨提示:福州和暖妇产医院为方便女性就诊,特开设免费网络咨询平台,如果有疑问可随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咨询,选择一对一的沟通:
2、健康咨询QQ:1760197001随时进行一对一问题咨询。
3、24小时健康热线:0591-87458888。
4、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三高路113号
5、乘车路线:可乘坐8、47、76、77、501、162、28、103 路公交到种福寺站下(医院门口下即到) 或乘坐:1、4、17、25、30、 31、42、83、85、101、113、124、201、309、515、K2、大义专线到三叉街站下 往麦德龙方向50米即到。
http://www.fzhmjyy.com/←上一篇:福州重度宫颈糜烂可先怀孕后治疗吗?
→下一篇:福州性生活会导致宫颈糜烂吗?
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三高路113号
地 铁:三叉街地铁口D出口,公交:种福寺公交站旁
咨询热线:0591-87458888 门诊时间:8:00-19:30
闽ICP备12016356号-1(闽-榕)医广[2023]第08-1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