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主页 > 精品科室 > 妇科 > 妇科肿瘤 > 子宫肌瘤 >
预约中心 center

自助预约(保障隐私)

*姓名:

*电话:

病情描述:

妇科症状百科 symptoms
患者在线问答 q&a
推荐文章 recommended

怀孕了还会来月经吗?一般来说,月...…[详情]

热点文章 Hot article

福州女性子宫肌瘤有哪些表现?

来源:福州和暖妇产医院  更新时间:2015-07-24 10:04  阅读量:

导读: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1、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2、月经改变:为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1、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2、月经改变:为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宫内膜增生,肌瘤妨碍子宫收缩,并影响血循环而使内膜充血。由于长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8、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9、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当位于子宫角的壁间肌瘤压迫输卵管间质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内膜感染,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时,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时可因供血不足或宫腔变窄而妨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及早产。当妊娠足月时,尚可因宫腔变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碍宫缩,引起难产及产后出血等。

  

 

  德国STROZ宫腹腔镜微创技术

  腔镜微创 女性健康首选

  该技术在我院成功开展万余例妇科微创手术,帮患者剔除妇科肿瘤疾病,,是我院重点项目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大量的出血和对人体的其他伤害。微创技术给妇科肌瘤、囊肿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它能在3mm的微小创口下精确操作,以较小的切口达到和常规手术相同的效果。

  腔镜微创五大优势:

  全面:可以诊治各种妇科疾病,在妇科手术应用达90%以上;

  无痛:出血极少或不出血,术后公需三张创可贴,不影响生理功能 ;

  快捷:术后六小时可下床活动,一般情况3-5天即可康复出院;

  微创:微创不开刀,无疤痕,只需在腹部开2-4个”钥匙孔“大的小孔;

  安全:在宫、腹腔镜下,手术医师清晰直观子宫发病状况,使手术更安全、更精确。

  

 

  适应症:

  妇科:不孕症、子宫肌瘤摘降除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打孔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子宫内膜息肉清除、宫腔粘连分离、宫内异物取出术、子宫纵膈矫形术、子宫全切术、功能性子宫出血、宫腔粘连等。

  温馨提示:福州和暖妇产医院为方便女性就诊,特开设免费网络咨询平台,如果有疑问可随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咨询,选择一对一的沟通:

  1、点击这里进入专家在线咨询

  2、健康咨询QQ:400-000-5993随时进行一对一问题咨询。

  3、24小时健康热线:400-000-5993

  4、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三高路113号

  5、乘车路线:可乘坐8、47、76、77、501、162、28、103 路公交到种福寺站下(医院门口下即到) 或乘坐:1、4、17、25、30、 31、42、83、85、101、113、124、201、309、515、K2、大义专线到三叉街站下 往麦德龙方向50米即到。

http://www.fzhmjyy.com/

上一篇:福州女性子宫肌瘤要如何预防?

下一篇:子宫肌瘤注意事项

患者就诊导航 Patient visits navigation
  • 医院环境

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三高路113号

地  铁:三叉街地铁口D出口,公交:种福寺公交站旁

咨询热线:0591-87458888 门诊时间:8:00-19:30

闽ICP备12016356号-1(闽-榕)医广[2023]第08-17-21号